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政策
发布部门: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日 政策文号:洛政办〔2023〕45号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洛政办〔2023〕4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2023〕31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2〕75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动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定位,完善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和监管机制,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责任落实,科学作业、精准作业、安全作业,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质量和效益,为我市防灾减灾救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提供坚实保障。(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齐抓共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组织完善、技术先进、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科技含量大幅提高,现代化水平和精细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安全风险综合防范能力稳步增强,人工影响天气总体实力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多功能立体化人工增雨(雪)作业影响面积全覆盖,到2035年,我市人工影响天气总体实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二、立足重点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一)强化农业生产服务。围绕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林果、烟叶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开展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评估与区划工作,优化地面作业站点布局,提升作业站点安全等级水平,加大增雨(雪)、防雹作业力度,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市气象局、农业农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二)助力生态保护和修复。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针对沿黄生态带、伏牛山生态屏障、隋唐大运河生态廊道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需求,制定常态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计划,加强上下协调、部门联动、区域联合,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需求,开展试验性人工增雨(雪)改善空气质量作业。(市气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加强应急和重大活动保障服务。完善应对森林火灾火险、异常高温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应急、农业农村、林业、气象等部门联合会商,共享灾害风险、灾情、灾害预测等信息,及时启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建立重大活动保障人工影响天气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技术储备,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开展。完善军民联合应急保障工作机制,提升联合保障能力。(市气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林业局,洛阳军分区战备建设处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业务能力(一)提升精密监测能力。组建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网,优化全市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在重点区域及气象灾害隐患点加密布设自动气象站,建立和完善洛阳市超高时空分辨率天气探测手段,以精密监测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市的精准化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市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提升精准作业能力。实施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推进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列装新一代高性能火箭、地面烟炉等作业装置,提升地面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和安全水平。积极协调增雨飞机在我市区域内作业,探索大型无人机等作业新方式、新手段。建设集监测、指挥、作业于一体的高标准作业站点。(市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提升联合作业能力。充分应用大数据、云平台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市县两级“云+端”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构建和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智慧业务体系,提升指挥调度能力。加强云降水同化分析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提高作业条件预报准确率和作业指挥精细化水平。(市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开展人工增雨(雪)、防雹、消云减雨等科学试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开展云降水和冰雹发生发展机理、作业条件监测识别等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应用研究。(市气象局、科学技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强化责任落实,提升安全效益(一)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严格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落实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属地责任,将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体系,制定安全责任清单,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制定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依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市气象局、应急管理局负责督促落实)(二)强化重点环节安全监管。健全部门协作的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监管机制,加强作业装备和弹药购销、运输、存储、使用等安全管理。公安部门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信息录入民爆信息系统,及时办理弹药运输许可证,指导临时弹药库治安防范工作。洛阳军分区保障处、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协助解决人工影响天气弹药仓储问题。(市气象局、公安局、应急管理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洛阳军分区保障处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筑牢安全作业基础。持续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质量提升,限期淘汰落后和老旧装备,加快列装更高安全性能的作业装备,推广应用高效、安全、绿色作业弹药。定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能力评估和作业站点安全等级评定,推进作业单位和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提升作业安全水平。依法加强作业人员培训和备案,强化作业人员业务素质及安全防范意识。严格落实作业公告、空域申请、射界管理等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市气象局、公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提升安全防控技术水平。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和信息化管理,推广物联网应用、智能识别、电子芯片、信息安全等技术,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对重点场所、重要装备、弹药运输、作业过程的远程监控和实时风险预警。(市气象局、公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支撑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作用,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组织协调,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协调机制,强化作业业务、设施装备、作业队伍保障。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市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完善联动机制。健全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体制,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军地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上下衔接、分工协作、统筹集约的工作机制,协同做好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科技研发引进、业务运行保障及监管、协调和服务等方面工作。(市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切实加大投入。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相关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财政支撑保障。优化投入结构,重点支持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运行、安全管理和作业保障等。探索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生态修复、水库蓄水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购买服务。(市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强化队伍建设。重视人工影响天气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健全作业人员考核聘任制度,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管理人员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伤害和公众责任保险等保障制度,落实津补贴政策。开展技能竞赛,培养专家型、复合型人才,建立人工影响天气安全检查员队伍。(市气象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加强科普宣传。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公益性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融入国家公园、防灾减灾基地、科普场馆等建设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提升全社会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科学认识。(市气象局、科学技术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023年11月16日

河南洛阳产业园区

河南洛阳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河南洛阳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