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二七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重大项目签约助力城区升级
近日,郑州二七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现场共签约21个项目,总投资额达678亿元,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文旅综合体、城市更新等多个领域。此次签约标志着该区域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复合型城区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六大重点项目引领城市更新 铁三官庙区域改造项目规划建设高端生态居住区和商业综合体,占地面积约650亩;铭功路以西连片开发项目整合居住、商业服务、公共配套等功能,总规划面积867亩。同步推进的养老养生健康小镇、城市综合体、科技产业园和创新产业综合体项目,将形成产城融合的新型发展格局。 二、特色小镇集群构建生态示范区 四个主题田园小镇成为亮点:旅游风情小镇聚焦休闲度假产业,慢生活小镇主打文化体验,文化创意小镇培育数字内容产业,健康养生小镇构建医养结合体系。这些项目将联动打造中心城区西南部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形成"文旅+康养+创意"的产业集群。 三、百年德化文化复兴工程启动 作为重点文化项目,该工程包含三大子项目:文化中心将建设非遗展示馆和艺术剧院;普乐天地改造为开放式文化街区;德化街实施建筑风貌提升和智慧化改造,通过保留历史肌理融入现代元素,重塑城市文化地标。 四、产业升级聚焦高端制造与创新 签约项目中,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拟引进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等生产线;科技创新园重点培育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城市文化艺术综合体规划建设美术馆、文创孵化中心等设施,形成"产学研展"一体化平台。 五、产城融合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新建项目均规划15分钟生活圈,配套教育医疗设施。其中科技产业园将同步建设人才公寓和双语学校,健康小镇配备三级医院和康复中心,连片开发区域预留轨道交通接驳用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六、多元投资激活区域发展动能 此次签约吸引央企、民企及外资共同参与,投资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部分项目将采用"社会资本+政府引导"的PPP模式,在基础设施、产业园区运营等领域开展合作,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 当前,二七区正通过系统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商贸区向复合型城区转型。新签约项目预计可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链集聚发展,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2025-08-15
-
郑州二七区26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打造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郑州市二七区通过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2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涵盖高端商贸、金融合作、生态文旅等多元业态,合同总额达551亿元。这些项目将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城市功能完善和产城融合发展,为郑州现代服务业注入新动能。 一、综合性商业中心引领城市升级 贾寨城中村改造项目和中铁七局中央商务区项目分别计划投资120亿元和90亿元,聚焦智能写字楼、环保住宅、大型购物等复合功能。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辐射中原地区的商业枢纽,提升二七区高端服务业集聚水平。杨寨社区合村并城项目通过土地资源整合,加速西南片区产城融合进程。 二、文旅产业构建区域新名片 侯寨凤凰岛高端商务酒店与枫情樱花生态旅游度假区合计投资110亿元,融合生态观光与会议接待功能。此类项目填补了郑州西南部高品质文旅空白,未来有望成为中部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带动周边消费升级和就业增长。 三、金融支持强化项目保障 平安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提供超60亿元融资服务,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资金后盾。这种银企合作模式既降低投资风险,又促进资本与产业高效对接,形成“引资—落地—运营”的良性循环。 四、多元业态激发发展活力 此次签约项目包括时尚影院、星级酒店等消费场景,以及PPP模式合作的基建项目。通过品牌二次招商和政企协作,二七区正构建“商业+文旅+金融”的立体产业生态,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2025-08-13
-
郑州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招商引资成果落地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郑州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招商引资成果落地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近日,郑州集中开工一批涵盖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建设、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重大项目,其中包括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等重点工程。此次集中开工是郑州深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举措,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整体布局与投资方向 此次郑州集中开工的项目分布在二七区、管城区等区域,形成多点发力、全域推进的建设格局。二七区集中开工9个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超20亿元,涉及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建设、文化旅游四大领域,其中包含1个产业类项目、5个新型城镇化项目及3个生态文化公园项目。管城区同步启动第二批次10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超三百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近60亿元,涵盖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等关键领域,两类项目共同构建起郑州城市建设与产业升级的“双引擎”。 二、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 产业类项目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此次集中开工中形成联动效应。二七区聚焦产业升级需求,布局产业类项目,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管城区则以郑汴商业中心二期项目为代表,打造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体,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区域内规模性商圈,带动周边商业配套升级和人口集聚。新型城镇化项目聚焦城市更新与民生需求,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三、生态建设工程构筑城市绿色屏障 生态建设是此次集中开工的重点领域,多个生态公园项目同步启动,其中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的二七区段与管城区段建设备受关注。二七区段项目聚焦绿化剩余段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城区整体形象,通过植被修复与生态景观打造,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带动项目周边地区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管城区段则覆盖南水北调干渠9.9公里两侧区域,绿化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包含苗木种植与养护、园路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将形成贯穿区域的生态廊道。此外,潮湖湿地生态公园位于管城区南曹乡,规划对片区内1000亩水系进行治理并实施绿化工程,通过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构建城市南部的生态调节区。 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实践 文化旅游类项目在此次集中开工中展现出资源整合与创新发展的特点。二七区陈家沟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位于马寨镇张河村,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融合公众考古文化传播、高新农业示范与休闲观光功能,致力于打造创新型文化产业园区,让文物“活起来”,推动文化资源向文旅产品转化。中国民居博览园则位于樱桃沟景区管委会曹洼社区,通过对农民自建房的功能升级,赋予其文化性与艺术性,打造郑州近郊民宿标杆,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体验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五、项目推进机制与区域发展效益 此次集中开工项目严格遵循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工程质量与建设进度。项目建成后,将在多个维度释放发展效益:产业项目将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新型城镇化项目将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生态工程将提升城市生态承载力,文化旅游项目将丰富公共文化供给。特别是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郑州生态网络,推动城市从“功能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型,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通过此次集中开工,郑州正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招商引资成果,推动产业、生态、文化等多领域协同发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08-08
-
【二七区招商】银企携手克时艰 精准服务助发展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郑州市二七区人和路街道创新开展"三送一强"活动,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实现招商引资与纾困解难双轮驱动。辖区金融机构与轻纺城商户达成多项融资合作,以点对点服务破解小微企业资金瓶颈,为区域经济复苏注入金融活水。 一、政银企联动构建服务新机制 二七区聚焦实体经济发展痛点,组织建设银行、郑州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与锦荣轻纺城60余家商户开展专项洽谈。会上推出信用贷、复工贷等差异化金融产品,通过降低利率、简化流程等举措,将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这种由政府搭台、银企唱戏的模式,既避免了多头对接的资源浪费,又提升了融资服务的精准度。 二、创新金融产品破解融资难题 各银行机构针对轻纺行业特点定制解决方案:建设银行推出"云税贷"实现线上秒批,郑州银行开发"商鼎贷"满足短期周转需求,农业银行"抵押e贷"提高资产盘活效率。特别是针对无抵押物商户设计的信用贷款产品,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将审批时限压缩至较短周期,有效缓解了商户囤货旺季的资金压力。 三、绿色通道加速政策落地见效 为提升融资效率,金融机构建立专项服务团队,对轻纺城商户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提前受理、并联审批等机制,将传统贷款流程缩短近半时间。活动现场即有20家企业完成签约,30余家达成意向协议,资金将主要用于原材料采购和设备升级。有商户表示,从申请到放款仅用较短时间,比预期提前解决了经营周转问题。 四、长效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人和路街道将持续完善"银企直通车"服务,定期收集企业需求并动态更新金融产品库。下一步计划将餐饮、零售等行业纳入服务范围,同时建立融资回访制度跟踪政策实效。这种常态化对接机制既强化了银企互信,也为政府部门制定精准帮扶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此次银企对接活动是二七区深化"万人助万企"行动的缩影,通过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既帮助市场主体渡过眼前难关,更为产业转型升级积蓄了持久动能。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创新服务形式,把临时性应急措施转化为长效化制度安排,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2025-07-2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