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政策
发布部门:安阳网-安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8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2014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殷殷嘱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步向好,助力中原更加出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一个重返、六个重大”迈出坚实步伐。
关键数据
——经济实力持续壮大。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2017.8亿元,年均增长7.7%;人均生产总值5万元,较2013年末增加1.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84亿元,是2013年末的1.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5.2亿元,是2013年末的1.4倍。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8.9亿元,年均增长8.5%;支出258.3亿元,年均增长9.6%;税收占比71.8%。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30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4%。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7∶49.8∶43.2,服务业占比较2013年末提高1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7%。工业结构深度调整,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农业产业化集群收入突破30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3%。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PM10和PM2.5浓度分别降至139微克/立方米、8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增加到185天。
——民生福祉持续增多。财政民生支出累计70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72元,年均增长9%。
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1.扩大有效需求
●稳步实施扩投资计划,持续强化项目带动,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00亿元。
●环城路网17个“上跨下穿”重大桥梁工程加快建设。
●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
●电商交易总额280亿元。
●接待国内外游客47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6亿元,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73%和139%。
2.服务实体经济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21支,总规模809.6亿元。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累计直接融资659.9亿元。
●阶段性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取消或停征、免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80余项,为企业减负1.5亿元。
●各类交易市场挂牌企业97家。
3.防范化解风险
●强力处置非法集资,贞元、超越等案件取得重要进展。
●专项治理“半拉子”工程,复工项目46个,盘活资产280亿元。
二、牢牢把握转型升级主方向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1.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建成机器人小镇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
●航空运动城加快建设,通航制造中心建成投用,金宇航空、飞鹰航空等项目签约落地,壮龙、天翼等无人机项目建成投产。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压减煤炭产能40万吨。
●取缔“散乱污”企业3017家。
2.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开通旅游专线10条。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十大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
●百亩以上物流园区达到8个。
●引进知名电商平台11家,培育本土电商平台9家。
●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成投用。
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实施“五大工程”,推进“四优四化”。
●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0万亩、4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调减18%。
●建成高标准粮田193万亩、生态循环农业4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达到27万亩。
●培育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7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8家。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65个。培育家庭农场10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81家、“三品一标”214个。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达到50%。
三、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治理深入推进
1.铁腕治理大气污染
●工业提标改造项目完成272个。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总量压减664万吨。
●完成“双替代”25.2万户。城区集中供热率从65.6%提高到82.8%。
●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0334辆。
●成功入选全国清洁取暖试点城市。
2.加强水和土壤污染防治
●制定水污染防治“1+2+6”政策措施。搬迁清理养殖场134家。封堵城市河流排污口3000余个。
●制订土壤污染防治攻坚“1+6+9”工作方案,启动土壤污染修复和治理。
3.推进生态建设
●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双环六廊”工程,营造林51.6万亩,森林覆盖率24%。
●实施水利项目122个,引红入洹、引彰入羑等工程建成投用,东湖闸、西湖闸具备蓄水条件。
●实行排污权有偿交易制度。
四、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1.全面深化改革
●强力推进国企改革攻坚,省属企业“四供一业”剥离任务提前完成,“60+3+4”改革全面完成,荣获“全省国企改革攻坚战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实施部分区域管理范围和管理体制调整,安阳县与示范区、文峰区与高新区实现套合。
●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51%,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
●清理中介服务66项,取消无谓证明230项,政府系统权责清单实现全覆盖。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投用。
●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平台在全省率先上线。
●“三十五证合一”全面推开。
●基本完成农信社改制。
●优化调整55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公务用车、县级以下公务员职级并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等改革全面完成。
●科技、文化、价格、电力、供销社等改革顺利推进。
2.推动全面开放
●安阳保税仓库、豫北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行。
●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41个,开工108个;引进省外资金2175亿元,年均增长10.2%;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年均增长11.4%。
●成功举办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等重大活动。
3.大力推进创新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2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31家。
●建设院士工作站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重点实验室3家。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申报专利2611件。
五、夯实基础支撑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1.坚持规划先行
●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更加明确。
●编制完成总体城市设计,调整优化33个专项规划。
2.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实施园林绿化项目293个,新建公园、游园60个,新增城市绿地394.5万平方米。
●扎实推进古城保护整治复兴工程。完善提升城区路网,新建改造道路128公里。
●打通文昌大道等8条断头路。人民大道西段快车道建成通车。城区27个主要路口完成分流改建。开工建设综合管廊5个。
●新增新能源公交车799台,成功创建全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
●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突破1万辆。
●拆除违法建设677万平方米。
●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3.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安阳机场、绕城高速、安内快速通道等加快推进。
●安姚路、大白线竣工通车。
4.促进乡村改革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解决88.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1808个行政村完成电网改造。
●新改建农村公路1544公里。
●2204个行政村开通电商服务站。
●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45个。
●启动农村“厕所革命”。
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1.全面推进脱贫攻坚
●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8.6亿元。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30.4亿元。建成产业扶贫基地358个、光伏扶贫电站581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
●创新构建健康扶贫“五重医疗保障”,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农村贫困人口政府医疗保障专项救助基金。
●全面推开“六改一增送温暖”活动。243个贫困村实现“七通七有”。9037人完成易地搬迁。11.26万贫困群众实现高质量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末的5.63%下降到0.84%。
2.稳定扩大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3万人。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54亿元。扶持3.9万人次创业,带动就业13.7万人次。
3.强化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3连增,城乡居民月基础养老金由60元增加到80元。
●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
●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5000元和3500元。
●累计分配保障房15717套,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
4.发展公共事业
●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市一中新校区开工,市六十九中投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95所。
●加快健康安阳建设。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县级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等10个基层医疗项目主体完工。
●文物保护持续加强。
5.创新社会治理
●社区管理服务创新示范社区达到200个。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成食用农产品质量检测室32个。
●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关键数据
——经济实力持续壮大。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2017.8亿元,年均增长7.7%;人均生产总值5万元,较2013年末增加1.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84亿元,是2013年末的1.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5.2亿元,是2013年末的1.4倍。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8.9亿元,年均增长8.5%;支出258.3亿元,年均增长9.6%;税收占比71.8%。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30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4%。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7∶49.8∶43.2,服务业占比较2013年末提高1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7%。工业结构深度调整,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农业产业化集群收入突破30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3%。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PM10和PM2.5浓度分别降至139微克/立方米、8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增加到185天。
——民生福祉持续增多。财政民生支出累计70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72元,年均增长9%。
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1.扩大有效需求
●稳步实施扩投资计划,持续强化项目带动,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00亿元。
●环城路网17个“上跨下穿”重大桥梁工程加快建设。
●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
●电商交易总额280亿元。
●接待国内外游客47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6亿元,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73%和139%。
2.服务实体经济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21支,总规模809.6亿元。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累计直接融资659.9亿元。
●阶段性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取消或停征、免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80余项,为企业减负1.5亿元。
●各类交易市场挂牌企业97家。
3.防范化解风险
●强力处置非法集资,贞元、超越等案件取得重要进展。
●专项治理“半拉子”工程,复工项目46个,盘活资产280亿元。
二、牢牢把握转型升级主方向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1.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建成机器人小镇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
●航空运动城加快建设,通航制造中心建成投用,金宇航空、飞鹰航空等项目签约落地,壮龙、天翼等无人机项目建成投产。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压减煤炭产能40万吨。
●取缔“散乱污”企业3017家。
2.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开通旅游专线10条。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十大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
●百亩以上物流园区达到8个。
●引进知名电商平台11家,培育本土电商平台9家。
●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成投用。
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实施“五大工程”,推进“四优四化”。
●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0万亩、4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调减18%。
●建成高标准粮田193万亩、生态循环农业4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达到27万亩。
●培育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7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8家。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65个。培育家庭农场10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81家、“三品一标”214个。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达到50%。
三、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治理深入推进
1.铁腕治理大气污染
●工业提标改造项目完成272个。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总量压减664万吨。
●完成“双替代”25.2万户。城区集中供热率从65.6%提高到82.8%。
●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0334辆。
●成功入选全国清洁取暖试点城市。
2.加强水和土壤污染防治
●制定水污染防治“1+2+6”政策措施。搬迁清理养殖场134家。封堵城市河流排污口3000余个。
●制订土壤污染防治攻坚“1+6+9”工作方案,启动土壤污染修复和治理。
3.推进生态建设
●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双环六廊”工程,营造林51.6万亩,森林覆盖率24%。
●实施水利项目122个,引红入洹、引彰入羑等工程建成投用,东湖闸、西湖闸具备蓄水条件。
●实行排污权有偿交易制度。
四、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1.全面深化改革
●强力推进国企改革攻坚,省属企业“四供一业”剥离任务提前完成,“60+3+4”改革全面完成,荣获“全省国企改革攻坚战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实施部分区域管理范围和管理体制调整,安阳县与示范区、文峰区与高新区实现套合。
●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51%,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
●清理中介服务66项,取消无谓证明230项,政府系统权责清单实现全覆盖。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投用。
●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平台在全省率先上线。
●“三十五证合一”全面推开。
●基本完成农信社改制。
●优化调整55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公务用车、县级以下公务员职级并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等改革全面完成。
●科技、文化、价格、电力、供销社等改革顺利推进。
2.推动全面开放
●安阳保税仓库、豫北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行。
●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41个,开工108个;引进省外资金2175亿元,年均增长10.2%;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年均增长11.4%。
●成功举办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等重大活动。
3.大力推进创新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2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31家。
●建设院士工作站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重点实验室3家。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申报专利2611件。
五、夯实基础支撑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1.坚持规划先行
●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更加明确。
●编制完成总体城市设计,调整优化33个专项规划。
2.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实施园林绿化项目293个,新建公园、游园60个,新增城市绿地394.5万平方米。
●扎实推进古城保护整治复兴工程。完善提升城区路网,新建改造道路128公里。
●打通文昌大道等8条断头路。人民大道西段快车道建成通车。城区27个主要路口完成分流改建。开工建设综合管廊5个。
●新增新能源公交车799台,成功创建全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
●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突破1万辆。
●拆除违法建设677万平方米。
●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3.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安阳机场、绕城高速、安内快速通道等加快推进。
●安姚路、大白线竣工通车。
4.促进乡村改革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解决88.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1808个行政村完成电网改造。
●新改建农村公路1544公里。
●2204个行政村开通电商服务站。
●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45个。
●启动农村“厕所革命”。
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1.全面推进脱贫攻坚
●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8.6亿元。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30.4亿元。建成产业扶贫基地358个、光伏扶贫电站581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
●创新构建健康扶贫“五重医疗保障”,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农村贫困人口政府医疗保障专项救助基金。
●全面推开“六改一增送温暖”活动。243个贫困村实现“七通七有”。9037人完成易地搬迁。11.26万贫困群众实现高质量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末的5.63%下降到0.84%。
2.稳定扩大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3万人。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54亿元。扶持3.9万人次创业,带动就业13.7万人次。
3.强化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3连增,城乡居民月基础养老金由60元增加到80元。
●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
●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5000元和3500元。
●累计分配保障房15717套,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
4.发展公共事业
●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市一中新校区开工,市六十九中投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95所。
●加快健康安阳建设。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县级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等10个基层医疗项目主体完工。
●文物保护持续加强。
5.创新社会治理
●社区管理服务创新示范社区达到200个。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成食用农产品质量检测室32个。
●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河南安阳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安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4-30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4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
2024-04-07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23年度安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的决定
2024-03-14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邮政快递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01-16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第七届安阳市市长质量奖的通报
2023-12-29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安阳河河道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的通告
2023-11-14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3-10-31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支持文创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23-09-13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安阳红旗渠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的通告
2023-06-25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汽车加氢站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23-02-06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商标奖励办法的通知
2023-01-16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规划的通知
2023-01-13
河南安阳产业园区
-
安阳爱邦针织工业园
河南-安阳-文峰区
-
安阳百得工业园
河南-安阳-滑县
-
安阳定角工业区
河南-安阳-林州市
-
安阳河南华豫纺织工业园
河南-安阳-文峰区
-
安阳滑县白道口镇东工业区
河南-安阳-滑县
-
安阳滑县德众汽车产业园
河南-安阳-滑县
河南安阳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河南安阳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